close

  30年前,梁曉聲憑藉《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》、《今夜有暴風雪》、《雪城》三部曲享譽文壇、影響全國,成為知青文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。時隔30年,由其新作《返城年代》改編的電視劇,再次令其“知青文學專業戶”的名號回歸大眾視線。這次的故事發生在冬季,喻義了返城知青面臨的太多寒意。更展示了知青一代的返城生活及命運、人生思考及心路歷程。□東方今報記者 毛韶華
  【故事】迎著矛盾展開 更顯人性進步
  《返城年代》以現實題材為出發點,以知青們的返城生活為背景,描述了20世紀80年代哈爾濱幾戶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,講述知青返城生活後的痛苦與掙扎,展現他們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親情故事和愛情經歷的理解。知青返城的年代,正是改革開放之初,而絕大多數中國人,從返城知青到後來的下崗工人、第一代打工者,都曾身不由己地被時代推在了那樣一道“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線”上。此劇並不迴避尖銳的社會矛盾,而是迎著矛盾展開劇情,力圖向人們證明——社會矛盾是客觀存在;越是尖銳,理性的,人性化的思想越顯得彌足珍貴。劇中的某些情節,對於中國今天的種種社會問題,具有鏡子一般的作用。
  【幕後】留下年代記憶 便於認知歷史早在1998年時,梁曉聲就曾公開封筆,不再寫有關知青文學的東西。而這次寫《返城年代》最初只是派下來的任務,後來他發現,“以前我只是寫那一代人如何如何;後來我突然意識到,那一代人背後的時代更加可貴和重要,這部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,其實叫‘時代’。”梁曉聲稱,如果說《雪城》是為70後講述的知青故事,《年輪》就是為80後講述的知青年代,那麼《返城年代》可以說是為90後甚至00後講述的“夢醒歷史”。“我不在乎我的作品在年輕人當中能否引起共鳴,我只想讓他們認知那段歷史,如果不知道那個歲月是多麼殘酷,也就無法理解如今的可貴。”在梁曉聲之前,知青文學多數偏重展現“傷痕”,而梁曉聲的作品卻在展現歲月苦難的同時,還體現出知青的理想主義、英雄主義情懷。然而,這種理想主義卻受到不少批評指責,認為他所表現的理想主義是一種虛假的、被迫的、被愚弄的情懷。對此,梁曉聲表示,“現在理想主義四個字在我的創作理念上更側重善良的好人,堅持善良不放棄的人。”梁曉聲說,人類社會的進步說到底是人類在人性方面的進步。“怎樣才能達到人性的進步,就是要用文化或者文學藝術不斷地重覆著同一母題,在娛樂的泡沫中不斷重覆著。”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一部為當代青年講述的“夢醒歷史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05boctu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